校园短视频创业防骗技巧,小心掉入传销骗局
文/朱昌俊
如今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中,搜索“校园创业”,可发现大量此类分享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账号,其话题点击量高达7173.3万次。投身到校园创业项目中的大学生,有的想当上网红,实现经济自由;有的希望通过“流量王”补贴日常开销,减轻父母的负担;还有的则是打算赚钱购买一件被种草很久的商品就退出。他们都相信短视频造富的神话。然而,媒体调查发现,这类教大学生如何创业的短视频账号,在攫取网络流量的同时,借机推销“创业项目”,吸引在校大学生付费加盟。而所谓的项目,实则是不断拉加盟者入伙,发展下线。
从媒体调查来看,这些标榜可以带领大学生“会员”轻轻松松月入数万的创业短视频,不过是传销的变种。只要缴纳数千到上万元不等的入会费,就能够成为会员、合伙人、高级合伙人,其本质就是引导更多的“会员”去拉更多的下线。看起来正能量满满的短视频创业,实际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传销骗局。
应该说,这样的套路实在显得过于陈旧和拙劣。但置于大学校园之中,它又确实精准击中了一些怀揣财富梦想,同时又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心思。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000余名大学生被骗,涉案金额共计达400万元左右。这一现实提醒我们,在对传销打击力度不断提升的今天,我们仍要高度警惕网络传销借助短视频创业等外衣偷偷潜入校园,把割韭菜的镰刀挥向大学生。
不过,此事的复杂性在于,由于依赖网络平台的传销、诈骗犯罪在数据调取方面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并且很多涉及传销的案件达不到刑责标准,证据链无法闭合,导致对相关行为无法给出有效的法律打击,进一步助长了一些人“割韭菜”的侥幸心理。甚至,一些创业“导师”在视频中公开声称:如果是传销,警察早把我们抓起来了……这样一种状况决定了,前端的预防显得更加重要。
对此,短视频平台有必要加大对这类短视频内容的审核把关,尽量压缩他们招摇撞骗的空间。应该说,从平台角度,对这类可疑账号的甄别其实没那么难。调查发现,该类账号通常配以光鲜的个人简历,如大学创业三年成为某集团合伙人、帮助上万大学生实现经济自由等,而视频内容和文案也基本相似,大多为打扫寝室项目、旧衣回收项目、打印店项目等。只要瞄准这些特征,就足以筛选出相当一部分问题账号。
但还需要意识到的一个问题是,无论是传销,还是其他类型的诈骗,短视频都不过只是一种形式,更关键的还是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防骗意识。同时,也要更加重视传递正确的“财富观”“创业观”。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短视频创业”陷阱,既利用了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又同时抓住了一部分当代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可谓精准设套。
在防骗方面,我们可能都习惯了把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看作重点对象,但其实,部分大学生群体的防骗意识从来就有待提升。无论是之前的电信网络诈骗,还是“校园贷”等,大学生都是重点受骗群体。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足够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某些流行观念的影响。
这些年大学生创业蔚然成风,虽然这里面也有积极意义,但片面鼓吹大学生创业,而又忽视风险教育,这其实是不负责的,也是有害的。一些大学生群体不切实际地追求“年入百万”等财富神话,这样一种群体性的风气之下,一些大学生自然就容易“入坑”了。
因此,面对借短视频拉人头的“校园短视频创业”陷阱,既要从治理角度,继续完善对新型网络传销的打击体系,让诈骗者无处遁形,也要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入手,加强风险教育,提升他们的防骗意识,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价值观,不随意被忽悠。(作者是资深媒体评论员)
(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wbsp@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发表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