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全力促进创新创业稳态发展
近年来,兰州市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不断优化政策体系,坚持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优化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孵化服务水平。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目前,全市建设培育各类孵化、众创平台 172 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 7 家,国家大学科技园 3 家,国家创业服务中心 2 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25 家。
强化发展导向,完善创新政策
近年来,市科技局不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创新创业新要求、新部署,持续营造我市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强化政策引领和监督管理,引导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向市场化、专业化和高质量发展,突出创新创业这个重点,通过创新带动创业,不断提升我市孵化平台孵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为此,市科技局实地考察学习了西安、杭州、成都三地的政策体系和孵化成效,同时参考借鉴了广州、深圳、合肥以及江苏部分城市的最新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发展实际,整合《兰州市扶持众创空间发展实施方案》、《加快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兰州市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兰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参考发达城市先进做法,反复完善后,起草并联合签发了《兰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管理办法》。
《兰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管理办法》中完善了原有奖补政策,弥补了以往政策中认定和评价激励划分不够明确的部分。一是提出了对新认定的市级众创空间、省级众创空间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分别给予 10 万元、20 万元和 40 万元的一次性奖补,逐级获得认定的,奖励差额部分。填补了我市对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后没有奖补激励机制的空白。二是为完善管理,激励孵化平台培育小微企业成长,提出了对评价优秀的孵化载体予以扶持,对考核评估为优秀等次的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给予不低于 50 万元的补助。三是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提出年度考核合格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首次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每认定 1 家给予孵化器 3 万元经费补助,最高不超过 15 万元。
促进主体发展,培育创新载体
通过多年来不断持续强化创新载体建设,我市已经建成的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 3 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态势平稳向好。仅 2021 年,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 174 家、累计毕业企业 209 家,大学生科技企业 47 家,开展创新创业培训 3996 人次,有力激发和带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
甘肃省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和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获批为国家创业服务中心,中心在孵企业 211 家,累计毕业企业 277 家。培育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 43 家,其中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7 家,培育出了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西部创客、丝绸之路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甘肃西软科技孵化器等一批特色服务、综合类发展孵化平台,孵化平台累计毕业企业 946 家。培育市级以上众创空间 126 家,其中国家备案 25 家,兰石集团能源装备专业化众创空间,以"资源聚集 + 项目运行 + 成果转化 + 综合服务"有机结合的运行模式,获批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备案专业化众创空间。
目前,全市众创空间面积 16.01 万平方米,初创团队 526 个,初创企业 343 人,常驻创业团队拥有有效知识产权数量 687 项。呈现出最初以政府为主导、单一化运营的模式,向以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主导主体的发展模式。
同时,市科技局引进发达地区成熟企业助力全市科技创新,成功引进网易(兰州)联合创新中心项目,打造西北地区的科技创新名片、全省数字经济的标杆园区和创新高地——"兰州科技创新园",科创园将入驻一批大数据、云服务和人工智能等优质企业,建成集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融媒体、文化创意、智能制造、云计算、电竞娱乐等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标杆园区。
提升创新引领,发挥管理效能
为进一步创新思维、开阔眼界、优化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我市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创新创业氛围,市科技局将进一步发挥工作职能,推进创新工作良好发展。
2022 年,我市将以"强科技"引领支撑"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为主线,明确 2022 年工作思路,加速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努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应用,引导和聚集各方创新资源,以创新生态增强创业活力。
来源:兰州日报
发表留言评论